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两会的召开,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等诸多因素,带来农副产品、食品、钢材等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陶瓷行业在这次上游产品的涨价风潮中,其感受是非常深刻的。原材料的涨价对陶瓷企业来说是一个“利空”因素;而由于能源电力的紧张使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导致某些瓷砖产品紧缺走俏,对企业来说又是一个“利好”因素,有些陶瓷企业就利用这次机会通过提高瓷砖产品的价格来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在瓷砖产品“涨”与“不涨”之间,有些企业选择了“涨”,而有些企业却“坐怀不乱”,选择了不涨价。
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全国性的涨价,国内建陶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建陶企业的上游企业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尤其是化工材料上涨幅度非常大,上游产品的涨价,导致瓷砖企业尤其是广东的陶瓷企业开工不足,以至某些瓷砖产品在市场上不求供应,甚至出现了脱销断档的局面。有迹象表明,瓷砖产品有走俏的趋势。原辅材料的涨价与瓷砖产品的紧俏,形成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独特景观。在此背景下,陶瓷产品的“涨声”不断。
涨价因素来自3个方面,即原辅材料、运输费用、能源电力,原辅材料的涨价幅度较大,尤其是陶瓷化工原料,涨幅高达30%~40%,陶瓷化工原料在整个陶瓷产品的成本费用中占10%左右。由于整顿超载等原因,运输费用也不同程度的上涨了大约6%。对能源而言,陶瓷行业作为能耗较高的行业,对煤、电、气、油等的需求均出现上涨。煤炭价格由于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增长而价格上涨;原油生产在我国更是短缺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缺口,据预测2004年国内原油缺口大约7000多万吨,成品油缺口2000多万吨,需要大量进口,加之国际局势不稳定,其供应和价格也不稳定。能源的紧张和这次上游产品的涨价,对企业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成本的难度加大;二是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企业界人士认为,每一次“涨价”的过程也就是一次“洗牌”的过程。有些企业会在这个“坎”上栽下去,同时陶瓷产品的价格,也不存在多大涨价的空间。目前整个陶瓷行业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未改变,从根本上讲,市场需求未发生大的变化,根据目前的形势采取涨价的做法有点盲目。从企业来讲,还是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改善和加强管理来“内部消化”原辅材料的涨价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