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按揭肆虐楼市 |
【打印】【推荐给朋友】【时间:2005-1-19 9:31:00】【关闭】 |
来源:时代潮
如果你打算买房,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当然是地段、价格、户型、交通、物业和小区环境啦。不错,这些确实很重要,但千万要当心,如果你不幸买了一套假按揭房,你的麻烦就大了
遭遇假按揭
同学老钱是东北人,一个曾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现在上海某报社做编辑。老钱和女友苦恋了8年,如今,终于把结婚这件事落到了实处。“8年啦,抗战都他妈胜利了。”电话那头的老钱咬牙切齿地唠叨着。为了给自己张罗一个理想的“窝”,老钱和女友开始满上海看房子。终于,老钱在二手房市场上相中了一套二手新房。虽然收入不低,但老钱平时大手大脚惯了,基本属于“月光”一族。没多少积蓄。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他,只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就可以“零首付”买这套房子。老钱将信将疑,银行不是规定买房不能零首付吗?这家中介公司怎么如此神通广大呢?经过调查摸底,老钱终于搞清了原委。原来,关键就在房子的报价上。这套房子的挂牌价是60万元,银行提供7成贷款,那么他可获贷42万元。但是中介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将其价格改为90万元,如此,贷款额度一下子就可以超过60万元,从而实现所谓的“零首付”。“真是没有想到,房产贷款竟然成了骗贷的工具。”老钱对此颇为气愤。
假按揭何以肆虐楼市
一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假按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由来已久,由于开发商资金普遍紧张,多数楼盘都存在假按揭现象。这位知情者告诉记者,房地产开发多是项目运作制,一般而言开发商的资金只占总开发资金的10%左右。一两千万元的资金之所以能运作一两个亿的项目,关键要不断向银行贷款,并迅速滚动与回笼资金。向银行贷款,一般先以土地抵押,所得款项主要用于交纳土地出让金和政府的各项税费,其它的用于基础建设。待土地解押并拿到预售许可证后,楼盘才能对外公开销售。这时,开发商一般先拿房子进行抵押,再次进行贷款。由于拿房子抵押,产权掌握在银行手中,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银行有绝对处理权力。加之现在银根紧缩,银行对不良资产要求甚严,这种抵押贷款一般只能拿到70%的资金。所以,现在开发商不少都在以假按揭的方式进行骗贷。
一般来说,假按揭给银行造成了最直接的贷款风险。而对于真正办理过按揭住房的消费者,由于此房已登记了房主并在银行有按揭记录,就会导致他们购房后办不到房产证或根本无法办理银行按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告诉记者,开发商因为资金紧张和楼盘销路不畅,往往会以员工的名义买房,用20%首付款,骗得100%的房款。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可以迅速让资金回笼,而自己每月只需付月供。
2004年12月20日,记者在北京宣武区某楼盘采访,一位售楼小姐透露,她所在楼盘的营销总监就曾用她的身份证,在银行办理过假按揭,现在银行要将这批房子拍卖以抵债,还得麻烦她本人带着身份证前去办理相关手续。她说,更麻烦的是,当时还有另几位外地来的售楼小姐也用身份证为公司办理过假按揭,现在她们各奔东西,根本联系不上。
一般情况下,假按揭多发生在销售不畅的楼盘。对于开发商来说,能够及时通过商品房销售回笼资金非常重要。如果销售不畅,资金压力又大,就可能剑走偏锋,通过非正常手段来回收资金,“假按揭”就是其中惯用的手法。也有开发商称“假按揭”是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
事实上,假按揭作为一种违规行为,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业泡沫破灭,资金链骤然断裂,银行因此背负巨额坏账。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房地产泡沫最盛时,银行被套牢的资金高达6000亿元。而现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规模更为庞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更是举足轻重。目前,银行 17%的新增贷款涉及房地产业,贷款数量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如果房地产业再次陷入低谷,其影响将十分巨大。
有关资料显示,在南方某市办理抵押备案的房产中,有1/3是假按揭。假按揭大量占压了银行资金,极容易形成银行不良贷款,危害信贷资金的安全;假按揭同时还造成了房地产虚假繁荣的表象,严重危害住房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形成假按揭的首要原因在于楼盘定位失误,项目面临崩盘危险。为避免倒闭,开发商想方设法寻求“出路”,于是就通过亲戚、朋友、外来民工“购买”自己的房产,通过办理假按揭套取银行贷款,达到回笼资金的目的。
由于中小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有限,有些楼盘在建设时就出现资金吃紧,再加上因近年来期房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太多,导致购房者的选择越来越倾向现房,造成许多期房烂尾,开发商通过卖楼花回笼资金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将“假按揭”黑手伸向银行。
除此之外,当一些楼盘在卖尾盘接近清仓时,由于尾货很难卖得出去,即使勉强卖出价钱也不理想,于是,一些正在开发新盘的开发商由于流动资金紧缺,就将旧盘的尾货通过假按揭“打包”给银行。这些楼盘往往会将定价标高,以套取更多的信贷资金,因而银行的风险会更大。
银行纵容作假?
银行对于商品房开发贷款一般要求比较严格,而住房按揭贷款手续则相对简单。因此,不少开发商都希望用尾盘假按揭这种变通办法取得贷款。而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也误认为,这些开发商即使是做假按揭也是为了解决资金的周转问题,风险相对较低,为了所谓的业务增量,也为了“照顾”大客户,当作一种“非恶意的、较良性的假按揭”而予以配合。
银行过多强调发展业务,降低按揭贷款门槛,放松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甚至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就发放按揭贷款,客观上纵容了假按揭的发生。同时,少数银行工作人员存在职业道德问题,与包工头、开发商恶意串通,内外勾结,甚至私下交易,对开发商的“造假”睁只眼闭只眼,放纵假按揭的发生。
目前,个人办理按揭贷款一般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售楼员代办,个人提供相关证件后,往往只需要在贷款合同上签个名字,根本不与银行经办人员见面。而银行经办人员也很少对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个人为办按揭常常找一些不相干的单位虚开收入证明,这样拙劣的造假,银行却鲜有追究。
更有甚者,有些银行明知是假按揭还要办理,甚至个别银行给开发商出主意,怂恿开发商作假。
银行方面为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原因出在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上,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为抢占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都定有很高的指标,每个经办网点和经办人员都摊派有一定的任务,完成有奖励,完不成有处罚。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各种规模的抵债资产拍卖会让人应接不暇,互联网上银行的抵债资产信息随处可见。在今年建设银行处置的53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大量的是房产和土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过去房地产开发过热时形成的不良贷款。在处置不良资产时,有些银行抱怨处置抵债资产的赋税成本太高、变现损失太大,要求国家给予和资产管理公司一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但遭到国税总局的拒绝。有关人士认为,如果银行不从内部完善制度,任由假按揭发展,只怕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银行改革刻不容缓
防范假按揭是当前各商业银行一项紧迫的任务,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执行信贷制度,保障资金安全。各商业银行应制定出有效办法和措施防范假按揭行为的发生,凡是开发商申请银行办理项目按揭贷款合作业务,首先要提供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审验的企业财务报表及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资质证书等资料,经银行信贷员对按揭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资料进行核查与分析,对开发商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严格把关,凡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按揭项目及有假按揭嫌疑的,将有关材料退还开发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按揭项目,银行与其洽商无议后签订《按揭贷款业务合作协议》,明确按揭贷款成数、期限、抵押、阶段性保证及资金结算等内容,从开发商方面为防范假按揭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购买”开发商房屋的虚假按揭贷款申请人也应严格管理。商业银行对购买与其签订《按揭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开发商房屋的申请人,贷款调查人员在收到真实、完整、合法、有效的资料后,必须约见申请人,当面检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谈话备忘录》中的内容,向申请人说明清楚,购买房屋行为及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用途等有关情况必须属实。否则,即使与开发商事先有约定只“落名”而不负责还款,个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甚至有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同时,信贷员要调查清楚借款申请人是否已经支付了符合规定的首期房款,是本人支付还是单位代付,如果是开发商代付则有假按揭之嫌,应不予发放按揭贷款。因为假按揭情况下开发商大多将房价定得非常高,所以信贷员要调查清楚申请人购买商品房的价格是否与当时、当地、同类物业的市场价格水平相符,如果房价定得过高,则有假按揭之嫌。
银行改革已喊了多年,但只做了些表面文章。如央行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剥离坏账;四大商业银行关闭大批没有效益的分支机构等,但改革并没有触及体制问题。假按揭盛行、贷款上升过快等问题的浮现,再次敲响警钟,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国有商业银行不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把银行负责人的利益与银行收益挂钩,国有商业银行将无法走出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不佳的怪圈。
|
欢迎大家到"找房子你我他"畅所欲言!
|
『
关闭窗口 』 |
相关新闻
· 按揭如何左右楼市?
· 一人同时借5笔房贷 假按揭侵袭楼市
· 手楼超前按揭贷款 一种省钱的住房按揭方式!
· “倒按揭”要跨几道槛?
· 福州银行:商铺按揭不会停 |
|
|